生鲜电商:疫情期间的繁荣能持续吗?

疫情期间,生鲜电商迎来了繁荣发展,但这是特殊时期消费场景重塑下的短期现象。随着疫情的结束,一些消费者回归线下,生鲜电商短期积累的用户数量肯定会受到影响。如何提供比其他购买方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客户留存,供应链建设至关重要。

疫情期间,生鲜电商销售逆势上升

疫情期间,宅家做饭衍生的买菜需求带来了生鲜电商的蓬勃发展,线上买菜成为很多人的居家日常,网上流行着一份抢菜指南:"早上抢盒马,7点去美团,8点再看每天的优鲜食品......”

订单量成倍增长 危机企业起死回生

春节叠加疫情影响,生鲜电商订单量较上月大幅增加,有的高达3-4倍。除了著名的饿了么、京东回家、美团买菜、丁咚买菜、每日优鲜、盒马鲜生等平台外,还有几家企业特别引人注目。2019年11月,由于资金链断裂,呆萝卜宣布复工,店铺陆续开业。去年12月,武汉生鲜电商企业因融资失败进入停摆状态,今年春季复活,先后开通武汉600多个社区的配送服务。

大量日常用户增加 增长率达到60%

根据QuestMobile《202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疫专题报告》显示,与平日相比,中国生鲜电商整体日常用户数量增长高达60%。

2020年春节年春节期间(1月24日至2月2日),盒马鲜生APP与2019年春节(2019年2月4日至10日)相比,日活用户规模增长127.5%,京东买菜增长274.6京东回家后增长了96%。

供应链能力是胜利的关键

大量用户的涌入带来了爆炸性的订单需求,但在疫情和春节假期的影响下,一些生鲜食品产地和配送人员无法按时到达岗位,各地道路封闭,电商平台在前所未有的机遇下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能力受到突发订单需求的考验。

供应跟不上需求,可以从网上流传的抢菜指南中看出。限时抢购反映了背后供应不能保证所有时间需求的现实问题。疫情期间,全国各地道路封闭,导致生鲜产品无法运输到需求端。生鲜产品保鲜期短、损失高的特点,决定了生鲜电商不能大量囤货 ;同时,由于对未来物资供应的担忧,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下降,购买量可能会比以前大幅增加,通常两三天的购买量可能会改为一周,这也增加了供应端的压力;人员不足导致配送服务不到位,这也是大多数生鲜电商的真实写照,包括盒马。

产品质量问题的频繁发生也是供应能力有限的表现。黑猫投诉平台记录显示,用户投诉京东新鲜水果腐烂,产品未标明保质期;盒马新鲜混合沙拉蔬菜不干净,香蕉发霉;丁东蔬菜销售部分蔬菜水果变质,不合格产品拒绝退货。

生鲜电商面临的这些问题并不是疫情期间独有的,而是一直存在的不足。疫情期间订单和配送需求的突然增加,只反映了平时存在的问题。

疫情期间,生鲜电商似乎改变了过去的衰落,迎来了繁荣发展的季节。但如果不能解决制约增长的根本问题,疫情带来的订单增长和客户流量可能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

疫情过后,网上购买生鲜产品不再成为大多数人的刚性需求,各大平台必然面临订单量下降、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洗牌加快的局面。此时,供应链不断优化,大数据使用AI 、LOT等技术实现对生鲜产品的质量管控、精准预测市场需求是生鲜电商的必然选择。

供应链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然而,能够从一开始就重视供应链建设的新鲜企业在竞争中显然具有更强的综合供应链能力。能够真正解决生鲜食品供应面临的问题,带来生鲜食品供应链变革的企业也将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资本市场冷清的投资案例很少,锅圈食汇获得了几家投资机构5000万美元B轮融资。这是半年内锅圈食汇进行的第三轮融资,累计三轮融资金额超过4.51亿,业绩吸引了市场的关注。据媒体报道,锅圈对火锅配料供应链的改造和建设能力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原因。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