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水滴融资被推到了公众舆论的前沿。原因是水滴线下融资顾问被曝光扫地引导患者筹款,并可以从每笔融资中获得更高的佣金。这引起了大多数网民对该平台的利润来源和筹款目的的监督能力的质疑,并引发了一定的信任危机。
这一事件的核心争议是,水滴筹款声称不从筹款中获利,但当地推动者月收入超过1万元。在这方面,水滴筹款CEO沈鹏解释说,水滴筹不是慈善机构,而是免费的互联网大病求助工具,当地员工的工资来自公司融资等业务部门。
(图片来源:微博,水滴筹集CEO沈鹏)
经调查,水滴筹背后的公司是商业法人,在民政部慈善组织网站上找不到,确实不是民政部认可的慈善组织。
(图片来源:启信宝)
(图片来源:中国慈善网站,http://cishan.chinanpo.gov.cn)
首先,慈善机构是否可以从事慈善活动。《慈善法》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依法开展慈善活动。由于水滴筹款没有从筹款活动中获利,甚至利用其他收入来源来弥补互联网筹款平台的成本,可以看出这种行为属于慈善行为,水滴筹款活动并不违法,但值得肯定。
在传统模式下,慈善活动主要由慈善组织主导。为了实现慈善目的,慈善组织通常通过慈善筹集资金,包括公开筹集资金和向特定对象筹集资金。我们常见的公共场所筹款箱、慈善拍卖、慈善表演、慈善派对等都属于这种形式。为了规范慈善组织的行为,《慈善法》严格监督了慈善组织的筹款行为、信息披露和慈善财产。
在传统的慈善组织筹款模式下,慈善组织是筹款人,负责发布筹款信息和筹集资金,然后根据其目的或与捐款人的协议将筹集资金投入慈善领域或救助对象。因此,慈善组织不仅是筹款行为的发起人,也是筹款行为的经理。在互联网筹款模式下,水滴筹款只是一个筹款的互联网平台。真正的筹款人是被救助人本人(通常是患者或其亲属)。筹款信息和筹款金额由被救助人确认并发布在筹款平台上。水滴筹款对筹款信息的真实性承担一定的审计义务。筹集相关捐款后,发起人应向水滴筹款平台申请,然后将捐款转入筹款人账户。
在互联网筹款模式下,实际上存在两个法律问题。首先,在《慈善法》仅规定只有具备公开筹款资格的慈善机构才能启动慈善筹款的情况下,个人是否具备公开筹款的发起人资格?事实上,民政部已经通知了公开筹款的废衣服,认为根据《慈善法》的规定,只有注册或认定为慈善机构并具有公开筹款资格的社会组织才能开展公开筹款活动。其他组织或个人不得开展公开筹款活动。根据这一解释,个人不应具备公开筹款的资格。然而,由于大多数在水滴互联网筹款平台上发起筹款的患者因病致贫,无法承担巨额医疗费用,这是缺乏社会保障体系的表现。因此,我认为法律不应该对这种行为过于苛刻。
第二,互联网融资平台的责任界限尚不清楚。由于水滴融资等互联网融资平台不是慈善机构,《慈善法》对传统慈善机构设立的法律责任和监管要求不适用于水滴融资。作为公共融资的发起人,个人目前还没有配套的监管措施。因此,这种互联网融资模式实际上是在缺乏法律规则的情况下运行的。这也给一些不诚实的人留下了利用人民爱的不当利润的空间。
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据新京报11月6日报道,水滴曾 ** 未将所得15万筹款用于孩子治疗的筹款人,并获 ** 支持。值得一玩的是,未将筹款用于医疗的事实并不是来自水滴筹款的官方审查,而是来自与筹款人发生冲突的妻子的报告。因此,这必须说是缺乏对筹款目的的审计。
虽然《慈善法》并不限制不是慈善机构的水滴筹款,但作为一个商业组织,水滴筹款为筹款人和捐款人提供了一个平台,捐款人往往是基于对平台的信任,水滴筹款背后的商业公司将利用平台带来的流量向用户推广其他产品(如保险),因此,根据公平原则,水滴筹款应负责筹款信息的真实性和筹款的目的,防止一些筹款人利用其平台消费网民的爱。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水滴筹款不是慈善机构,也应承担类似慈善机构的法律义务,包括筹款信息的真实性审计义务、筹款目的的监督义务,只承担这些责任,赢得用户的信任,值得公众的善意,只有这样,互联网筹款平台才能长期发展。
最后,我希望这个世界仍然充满爱。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扫码免费用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