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符文章预警信息,但并不繁杂,别害怕。
在本栏目前2~3篇文章内容,已系统化的解读了我国支付结算系统软件最底层构架及其关键的清清算工作流程,并关键以中国银联为例子逻辑性及结构性的讲解了日常大家遇到的清清算的实际步骤,及其其与中央银行支付结算系统软件中间的主要业务流程关联。下面,依照方案,小编逐渐开展支付行业和第三方支付有关的详细介绍,有以上2~3篇文章内容做为环境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再看现如今我国支付行业和第三方支付,会愈发明确。
本次小编会主要详细介绍支付行业和第三方支付的有关定义、行业发展历史时间及其以后发展前景,并在论文中交叉详细介绍支付行业有关关键定义(如二清、汇聚支付等)及事情(如“断直连”等)。在写文中以前,小编详尽查看近十几年内中央银行和有关部门颁布的支付有关法律法规,尽可能保证所写內容真正、有据,协助阅读者对支付行业有一个清楚、精确的认知能力,与此同时如发觉有不正确之处,热烈欢迎留言板留言纠正,小编会第一时间开展改正。
一、支付行业简述1.1 支付行业概述
支付要求激发支付行业,而支付要求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当然衍化的,在本栏目《我国支付结算系统软件简述》中对此支付要求、支付专用工具和支付主题活动的演化开展了比较体系的详细介绍,故这里不会赘述,反而是立即到当代金融业及金融机构管理体系环节,而当代支付行业则是以现代金融业及金融机构管理体系为前提发展壮大下去的,无论世界各国,金融机构都是在支付行业中充当着关键和前提的功效,而后才衍化出了所说非银行第三方支付和汇聚支付等参与者,文中关键就是紧紧围绕金融机构、卡组织、第三方支付和汇聚支付为关键,架构性的详细介绍当代支付行业。
大伙儿在日常工作中和生活中,很有可能会常常听见“四方模式”,也即当代支付行业的关键架构和模式,随后因为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组织的进场,挑戰了以上模式,后中央银行又根据“断直连”等迫使支付行业由“三方模式”重返“四方模式”,那麼,究竟什么叫“四方模式”?
小编会最先从这一定义下手,由于弄清楚了“四方模式”的前因后果,实际上也就架构性的弄清楚了近几十年支付行业的未来发展转变,也便于大家有一个架构性的物品,可以从源头上掌握支付行业的未来发展及后面演化的关键。
1.2 四方模式
所说“四方模式”,指的是支付行根据储蓄卡的一种支付结算架构,四方指的是卡组织,发卡银行、收单行、商家,为了更好地有利于阅读者了解四方模式,大家先从“双方模式”讲起,在现实世界中,一个交易方式会牵涉到货运物流、支付信息流广告、现金流,支付市场的模式变动也便紧紧围绕这“三流”进行。
双方模式:
在两方模式下,买卖市场的参加行为主体仅有顾客和店家,商家发售自身的卡并供应给顾客,这时店家集中化了支付和买卖二种岗位职责,也即这时货运物流、支付信息流广告、现金流在市场职责分工上是彻底合一的,在现实生活中,店家派发的预付费卡的支付清算步骤就是经典的双方模式,只不过是这时因信息流广告和现金流扭曲还比较简单,故不用单独出一个市场行为主体来专业担负资产结算的职责。
事实上,业界从无宣布明确提出所说“双方模式”,仅仅因文中便捷,故在这里明确提出,且双方模式并无金融机构的参加,故也不是典型性的支付行业市场构架模式。
三方模式:
三方模式是双方模式的进一步拓宽,即在双方模式下,因为每个店家单独开展开卡,单卡的应用领域立即遭受局限性,因此市场激发了一个专业的卡发售组织或组织,该组织或机构较大可能是由好几家头顶部有竞争力的商家一同进行并建立,每个参加的商家均接收该组织或公司发售的卡,并承诺详细的清清算周期时间和标准,这时店家只要承担买卖就可以,支付和资产清清算交给该组织或组织承担,市场职责分工进一步优化,高效率进一步提升,而这时货运物流、信息流广告和现金流也同时进行了分离出来,这时市场的参加者变成顾客、店家、卡组织三方。三方模式下,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组织就担负相近卡组织的人物角色。
四方模式:
伴随着市场上卡发售组织或组织的增加,该模式的封闭型阻拦了市场产业化和融合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时四方模式便逐渐变成支付市场的关键模式,四方模式相比于三方模式更为对外开放,能容下大量的市场参加者并进一步提升市场高效率。所说四方指卡组织、开卡方、收单方面、商家。在其中卡组织不会再像三方模式中那般既承担支付信息流广告与此同时承担现金流,反而是由开卡方和收单方面承担支付信息流广告,卡组织担负商家、开卡方、收单方面资产清清算的职责,这时货运物流、信息流广告、现金流进一步分离出来,市场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高效率提高,支付市场获得迅速的发展趋势。
而在当代金融体制下,金融机构是市场主题活动中流动资金的最后排出和核算方,也即市场经济发展的参加者,无论是顾客或是商家或公司,其资金账户必定是设立在金融机构,故以上四方模式中,开卡方一般是由金融机构担负,也即大家常说的发卡银行,其依照卡组织有关规范向顾客发售自身的卡;收单方面一般指的是三方支付平台或收单行,其扩展商家并审理发卡银行发售的卡,为商家给予收单业务服务项目;而且市场上也会发生金融机构就是发卡银行又是收单行的状况,例如某某金融机构在商家布署的自身的POS机器;而最后,在市场赢利分派上,产生了发卡银行:收单行:卡组织=7:2:1的分配原则。
以上四方模式是当前世界各国储蓄卡市场的流行模式,而伴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发生,尤其是中国的支付宝等,因为各种原因,间接性的产生了类“三方模式”的支付清清算体制,自然,最后伴随着中央银行等管控,最后依然会重归到“四方模式”,后面会对于此详尽进行表明。
1.3 卡组织详细介绍
上边有提及,无论“三方模式”或是“四方模式”,卡组织担负了关键的清清算职责,此一部分会对卡组织做简易的详细介绍,有利于阅读者更全方位的掌握支付市场。
卡组织全名储蓄卡接转结算组织,由组员构成的国际或地区性支付卡组织,受权组员开卡,审理商家的卡买卖,有着并运营自身的国际性地区解决互联网。卡组织承担基本建设和经营全世界或地区性统一的支付卡信息交换互联网,承担支付卡买卖的消息变换和资产结算,制订并实行支付卡跨行转账买卖业务流程标准和标准规范。
卡组织创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儿便是消化吸收vip会员或组员并基本建设和经营一个非常庞大的互联网(如本栏目详细介绍的中国银联CUPS系统软件),该网络关键给予储蓄卡交易信息接转、组员资产清清算等作用和服务项目。
而卡组织的组员组织一般也会出现自身的互联网(如各金融机构内建互联网),当vip会员添加卡组织后,其建造互联网便会与卡组织的国际性或地区互联网开展连接网络,与储蓄卡组织别的人员开展全世界或全地区的支付信息内容接转、买卖解决、资产清清算等业务流程。因此,可以看得出,一个卡组织的人员越多,遍布越普遍,则这一卡组织的国际和国际性越强,服务项目便更加的便捷。
下边对VISA、MasterCard、中国银联三个国际性和中国知名度很大的卡组织开展简略详细介绍,便于阅读者有一个更为明确的认知能力。
VISA:
VISA是现在世界最大的银行信用卡国际性组织,实际上一个开放式的储蓄卡组织,由200很多个国家的22000好几家vip会员金融机构和其它金融企业参加的非股份合作制、非营利的国际组织。
1958年,为了更好地改进顾客需随身带现钱达到日常买东西等支付要求,美国银行首先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弗雷斯诺镇实施一种称为“储蓄卡”的颠覆性新式支付专用工具,此卡为本地店铺所认可,并接纳用户先购物后支付,额度限定在300美金,因此全世界第一张银行信用卡便问世了,之后,英国别的金融机构也逐渐陆续发售自身的银行信用卡(全世界第一张储蓄卡在1975年才宣布问世),但因为各家银行分散化运营,开卡总数比较有限,且在商家端,大多数商家不肯接纳好几家金融机构给予的银行信用卡,使许多民营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难以为继。1966年,美国银行创立了专营店信用卡业务的“南美洲储蓄卡企业”,消化吸收了英国诸多民营银行加盟代理合作经营,分享网络和商家資源,1974年,在南美洲储蓄卡企业的基本上,又创立了“国际信用卡服务中心(IBAN-CO)”,正式开始其全球化过程,1976年,改名为VISA(由于VISA在每一种语言表达中的音标发音都同样),1983年,为达到顾客能全天24钟头取款,VISA发布ATM互联网,2007年,Visa进行全世界重新组合,建立新的国际性企业Visa Inc,2008年,Visa发布其移动应用平台,加速挪动支付和个性化服务的过程,2014年发布Visa Checkout,打开其在网上支付过程。
发展趋势迄今,其全世界电子器件支付互联网(VISA Net)是全世界涉及面最广、作用最強、适用贷币类型较多和最现代化的交易支付解决系统软件,全球有高于2000万家和商户适用审理VISA卡,与此同时也有84万部上下的ATM遍及全世界,适用用户随时的取款并申请办理有关业务流程。
VISA做为卡组织,为其vip会员给予下列关键的业务流程和服务项目:管理方法和经营VISA有着的品牌应用和组员中间买卖接转等规章制度和标准;为组员在制造业和市场事务管理行业给予通讯和适用服务项目;风险管控和受权服务项目;组员组织中间清算及其与商户清算服务项目等;
Master Card:
万事达卡国际性组织是全世界第二大银行信用卡国际性组织。在VISA其前身美国银行大力实行其出版的BankAmericard时,一批沒有被授权委托运营卡的英国金融家“独当一面”,搭建自身的储蓄卡互联网,1966年8月16日,这一批金融机构构成了“跨行转账卡研究会(ICA)”,以完成跨行转账受权、清清算作用,并于1970年开启Master Charge的名字及标识,统一了各vip会员金融机构发售的银行信用卡名字和设计标准,1978年其再度改名为Master Card。
到目前为止万事达卡国际性组织有着Master Card、Maestro、Mondex、Cirrus等知名品牌,在全世界有着1500万只商户和ATM,Master Card和VISA是战略伙伴关联,自身也是一个开放式的卡组织,基本上岗位职责与VISA基本一致。
银联商务(Union Pay):
中国银联创立的缘由和发展趋势运动轨迹大概和VISA及其Master Card相近。
20个世纪80时代,在我国储蓄卡产业链逐渐发展,在起步之初,以国有制四大银行业为主导,逐渐各自搭建自身的业内互联网、开卡并发展商家,这就造成市场上涨与行中间信用卡及商家终端设备规范不一,互联网及审理终端设备比较严重反复基本建设等问题,乃至因各金融机构因业内网络建设不完善,纵然归属于同一发卡银行,其卡也没法跨地区应用,这就比较严重妨碍了中国银行卡产业链的发展趋势,造成在这里以后我国依然以传统式银行存折和纸版单据为核心。
为了更好地推动储蓄卡的连接网络协同,进一步标准储蓄卡市场,1993年在我国开启了“金卡工程”,其目的是要确立一个近代化的、好用的、较为完善的数字货币系统软件,产生和健全合乎中国的国情且能与世界对接的金融业卡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和系统软件。有关系统软件基本建设等详尽环境和进展,已在本栏目《我国支付系统软件简述》中开展了详细介绍。
后经国务院办公厅允许,在中央银行的立即组织和带领下,各银行业结合起來,在合拼原来银行卡信息互换核心的基本上,于2002年3月创立了国内的储蓄卡协同组织--银联商务,并容许其以许可的地位添加CNAPS系统软件,并搭建自身的业务管理系统(CUPS),逐渐核心、统一中国银行卡产业链有关标准规定和服务项目,防止系统软件反复基本建设、规范不一致和网络资源消耗等问题,进一步加快中国银行卡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改进储蓄卡总体审理自然环境。
银联商务现阶段已与海内外数家组织进行协作,中国银联互联网遍及中国城乡,并已拓宽并遮盖全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
从以上可看得出,储蓄卡组织在银行业金融企业及储蓄卡市场上处在主导影响力,可以说在互联网技术和国际贸易受欢迎以前,储蓄卡组织在支付市场上处在肯定领导干部影响力,别的支付组织也只是做为中国银联互联网的三方支付平台参加到此市场中,而由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趋势,及其之后的移动互联新时代的来临,各互联网公司借助本身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巨大的数据流量和买卖情景优点,逐渐在互联网支付行业占有较大优势,并持续腐蚀线下推广等储蓄卡买卖业务流程。下面便会进行详细介绍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史。
二、第三方支付业务推广方案及发展史
一个新生事物的发生,依照招数,始终要为“为什么”、“是啥”、“如何做”,那样你才能够真真正正掌握其实质和关键,产生架构,随后迅速消化吸收有关其的新闻资讯、信息内容,并协助你分辨该事情的发展前景,那麼,针对第三方支付,大家也依照这一所说认识论的招数来剖析下。
2.1 第三方支付发生和迅速發展的缘故
如以上对支付行业的叙述,判断力看来,实际上以储蓄卡为基本的支付感受相比于现钱而言,早已有较大的提高,且有关卡组织也均在致力为其客户、商家给予感受更好的支付、收单业务服务项目和商品,第三方支付可以发生,但较多也就是有关卡组织互联网的一员,是肯定不太可能立即像如今那般危害到金融机构等正规军的,但判断力通常全是用于让实际摁在地面磨擦的。
在经济发展市场上,一个新的模式或设备发生并最后取得成功,一般是以高效率、成本费、感受、应用领域等视角,相比于目前模式或商品,有其与众不同乃至肯定的优点。大家剖析可发觉,无论世界各国,第三方支付,尤其是PayPal、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大佬级产品最终笑傲江湖,背后均有电商巨头平台的流量支撑,且从效率、成本、体验和应用场景各方面,吊打现有市场的相关产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交易和支付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传统卡组织带领下的发卡和收单机构因投入产出比、风控等因素,并未足够重视该市场变化,于是这部分便成了市场空白,但纵使有机构或公司出现并较好的满足以上需求,由于没有较大规模的应用,发展也会受阻,后通过电商平台亲自参赛或者通过收购等方式,才最终让第三方支付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归根结底,第三方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儿(本篇只聊支付,不聊金融):
整合多家银行支付相关接口,进行统一封装后输出给商户,极大的便利线上商户的接入。不断推出快捷支付、指纹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相较于银行的网银等,为用户提供了极佳的支付体验的同时,也较好的兼顾了安全性问题。依托电商平台和网购场景,在为电商购物解决信用问题而促使电商快速发展的同时,圈拢了大量的线上商户,甚至传统银行卡收单市场的线下商户资源,反向促进了第三方支付的受理范围的快速拓展。对用户、企业和商户来说,第三方支付平台能推出更符合其实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且降低了相关的成本,并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和流量优势,反向赋能其客户。2.2 第三方支付的定义
目前对第三方支付的定义版本比较多,造成读者在了解该行业时会产生一定的困惑,提到的比较多的有以下三个版本:
电商版本:
该版本融合电商业务模式,指的是第三方从业者居于买家和卖家之间,作为信用中介,处理收付款业务,买家先付款至第三方,由第三方代为托管用户所支付的货款,然后卖家发货,待买家确认收货之后,再由第三方将货款结算给卖家,该模式核心是解决网络购物过程中信用缺失的问题。
广义版本:
该版本主要指的央妈在2010年6月14日颁发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文件中定义的,是指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和受理、银行卡收单及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支付业务的全部或部分自货币资金转移服务。
网络支付版本:
该版本主要指的是央妈在2015年12月28日颁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中定义的,指依法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办理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网络支付的非银行机构。
以上三个比较流行的版本,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广义版本是较为符合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经营现状的,而电商版本和网络支付版本则是在具体场景中较为适用。
2.3 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
第三方支付的原产地是美国,如本文2.1所述,第三方支付是由互联网技术催生,同时又由电商的发展快速带动的行业,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为PayPal,其发展历程也基本是美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其当时主要想为C2C提供便捷、低成本的支付方式,类似中本聪设计比特币的初衷,后被ebay收购后,其与eBay的主营交易模式形成了相互支撑的局面。而21世纪以来美国的电子商务和网上支付场景蓬勃发展,这进一步推动了第三方支付的兴起,同时各大互联网巨头也已深刻意识到支付为其生态带来的好处,故后续A ** zon Payment、Google checkout以及后来的Apple Pay等应运而生,各种wallet此时也大量出现,而同时还有另外一个与支付及结算相关的东西--虚拟货币(以比特币为代表)也大火了一把,本文只聚焦介绍第三方支付,后续会有专门文章来介绍虚拟货币和区块链。
总而言之,国外尤其是美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历程基本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发展初期:依托个人电子商务模式(C2C)起源、发展、壮大以致成熟。深入拓展:仍然瞄准电子商务市场,向垂直电商、B2C 电商等业务领域进击并发展壮大。业务创新:依托自身积累的大量交易数据,海量的用户流量及商家数据,逐步往数据服务、金融信用、资金服务等领域拓展创新,这是当前全球第三方支付行业所处阶段。未来展望:其金融属性会不会进一步加强,并依托互联网构建自身货币金融生态,与线下、实体经济中银行形成势均力敌局势,如最近Facebook发行的Libra,其金融帝国野心已初见端倪。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历程与上面框架基本吻合,但也有其独特之处,下面会着重介绍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轨迹,尤其是网络支付领域,正是因为网络支付市场的产生,才真正意义上塑造了现在的第三方支付市场格局。
阶段一: ** 支付模式时代,行业处于基础探索和完善期(2005年之前)
在2002年之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尚处于网银业务发展完善期,其仍像银行卡产业发展初期一样,在网络支付方面,银行各自为阵,纷纷推出自己的网银产品,但网银开通手续、支付流程繁琐,且其向线上商户或电商平台提供的支付接口没有统一标准,整体来说就是消费者和商家端体验就较差,该阶段,第三方支付机构便出并与各银行对接,并向消费者和商户提供统一的对接接口,用户在交易时,依据支付银行卡发卡行,跳转至对应银行的网银界面完成最终的支付操作。此时虽然支付体验仍未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但最起码能满足电商平台的交易支付需求。
银联方面,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卡组织,其实动作也不慢,在2002年1月8日成立了其“地面部队”--银联商务之后,于2002年6月便又成立了“网络方面军”--银联电子支付有限公司(简称ChianPay),其前身为上海腾欣科技有限公司(于2000年6月成立),是电子商务领域中从事网上支付的行业先行者。
ChianPay拥有银联的统一支付接口,同时也有网上银行卡跨行转账业务品牌--“银联通”,“银联通”的推出是国内金融业务的一大创新,它解决了银行卡互联网跨行转帐问题,为广大持卡人的按揭还贷、个人间的资金往来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银联通”,CHINAPAY将“网上支付”从为电子商务企业服务的支付平台延伸到直接面向大众的个人理财工具,注意,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推出面向大众的个人理财产品可是到“宝宝时代”才有的,也就是大概2013年6月以余额宝面世为准。
此时,在 ** 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自身业务的附加值和增值空间均较小,且此阶段第三方支付机构核心的职责是集中精力满足电子商务交易支付需求,而其收入主要来自银行端手续费的二次分成。
阶段二:账户支付模式时代,行业出现爆发式增长(2005-2010)
这一阶段可谓重量级事件频发,整体而言,也是第三方支付行业重塑及逐步走向规范化、合法化、有序化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步从 ** 支付模式转向账户支付模式,而在账户支付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真正成为了支付平台,在交易流程中,可以以账户为基础,不断沉淀交易流程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再结合其自身的互联网技术优势,其有更大机会可以进行创新和价值创造。
在监管层面,由于该阶段出现客户备付金资金截留和沉淀,存在第三方支付机构非法挪用客户备付金的风险,且由于缺乏合法的监管机制,市面上出现较多“跑路”等乱象,而2010年,央妈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自此,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式进入正规化、合法化阶段,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持《支付业务许可证》方可合法从事支付收单业务。
阶段三:移动支付爆发,行业重塑、进一步规范与变革创新(2010-2020)
2010年是移动互联网元年,基于智能手机市场的爆发、LBS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催生了以智能终端和移动网络为依托的移动支付产品。
在该阶段,NFC支付、二维码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开始大面积推广并为大众所熟知,这也代表了互联网行业出身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天军”开始进攻线下支付场景,并与银联等实质性的形成了正面交锋。
同时,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断拓展自身业务范围,并与保险、信贷、证券、货币基金等金融业务进行相互渗透和融合,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推出了国内第一支货币基金--余额宝,自此,“宝宝们”开始疯狂增长,而2013年也成为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元年,随后,P2P平台大量出现,支付与金融变革创新速度加快。
同时,也出现了乱象丛生的现象,支付机构为黄赌毒等非法商户提供互联网支付结算便利、洗钱风险、二清问题、备付金挪用风险加重、支付机构流动性风险、消费者账户资金失窃等问题集中爆发,同时,央行也意识到了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直连”银行模式,变相实现跨行清结算功能的潜在巨大风险,并针对性的推出了“网联”平台,进一步归拢资金和信息流,以最大限度降低第三方支付市场为中国金融市场带来系统性的潜在风险。
基于以上,在监管层面,央妈、银监会、 ** 等监管政策频出。
2013年3月15日, ** 颁发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其中对支付机构从事基金销售、支付结算业务等进行了包括资质要求、资金管理等具体规范。
2013年6月7日,央妈制定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存放、归集、使用、划转等活动作出详细的规定,核心要求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必须100%在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托管。
2013年7月15日,央妈制定了《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主要为适应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进行线下实体商户收单业务等趋势,主要对收单机构业务范围、资质要求、特约商户管理、业务风险管理、商户资金结算规则等进行详细说明和规范。
2015年4月19日,国务院制定了《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正式指出银行卡清算机构必须持证上岗,并对银行卡清算资质要求、申请流程和条件、业务范围进行了框架性的规定,自此,相当于明确了支付宝等“直连”模式的非正规定位,为后续“断直连”做政策上的准备。后于2019年6月18日正式向中国银联颁发了国内首张《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
2015年12月28日,央妈制定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正式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网络支付业务的业务范围进行划定,同时要求对支付机构客户支付账户进行分级管理,并对支付账户与客户银行账户之间的转账和资金往来按照账户安全等级进行了限额等规定。这标志着央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定位进一步明确,其只能进行支付业务,同时让步性的允许支付账户可以有少量的资金沉淀,但本质上看,资金最终只能入银行账户,也只能从银行账户出,同时该政策相当于强制性让支付市场本质上重回“四方模式”。
2016年12月1日,央妈又发布了《关于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的通知》,政策对个人客户在银行开立的账户数量、身份校验规则、分类分级管理、各类账户业务功能及适用场景、支付限额,银行账户与支付机构支付账户之间的关系等进行详细规定。通俗点,也就是这个政策,引起了社会上对一类账户、二类账户的热议。该政策是为了适用《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同时笔者预估也是在为银行业由“卡基模式”转变为“账基模式”做政策上的提前准备,以促进银行卡支付收单市场及银行业零售理财等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因后续各银行开始大力主推“二类账户”,并与各大互联网平台合作,圈场景、圈流量,最终推广其理财产品。
2017年8月4日,央妈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规定自2018年6月30日,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需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此后,“断直连”又形成了一波热议,网联平台也逐步付出水面,而网联与银联之间的关系和分工又开始傻傻分不清,关于这些,笔者会在后续文章进行详细展开。
2017年12月25日,央妈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条码业务的定义、条码生成和受理、条码类别、客户分级、限额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自此,条码支付正式步入正轨并为央妈所承认,要知道,在2014年3月13日,央妈亲自叫停了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业务。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变革,肯定还会不断有乱象和问题出现,不过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基础设施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从线上到线下,从指纹支付到刷脸支付,中国第三方支付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阶段四:未来展望
未来是否会出现新的颠覆性的变革,谁都说不准,但随着近几年跨境支付的不断发展,以及区块链和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的不断骚动,尤其近期Facebook发布了其Libra ** ,笔者认为支付行业正在处于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后续笔者会有文章专门论述该问题。
接下来的文章,会讲解第三方支付的业务类型、并对支付宝这个典型代表展开讲解,并对二维码支付与NFC支付之间的斗争、聚合支付、二清以及支付行业常见问题进行介绍和讲解。
附:自2005年至2019年出台的关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相关政策文件。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_wBLO4cqq4VHaAfWwtPJA 密码:kgkx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请关注【一秋闲谈】专栏以方便及时看到后续干货内容。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申请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