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分享了餐饮O2O创业中常见的三个误解,一个误解:没有商店外卖投资相对较低,更容易开始 误解2:只需要巨大的市场本身就可以分享一杯 误解3:互联网营销是一种灵丹妙药 获得了很多餐饮实践O2O项目合作伙伴伙伴的一致认可,我们发现纯外卖模式中巨大的隐性成本宣传配送是无法承受的,昨晚的问题集中在宣传配送上。可以看出,这两分确实是餐饮O2O项目中的难啃的骨头。
说完常见的误区,再来说说经常被问及的一些典型问题,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将此称之为“虚妄”,是美好的幻想,是容易迷失自己初心的假象,是每个创业者都会想去踏足的海市蜃楼。
餐饮O2O项目中最大的错误:我想利用微信搭建区域订购平台,邀请周边所有快餐店进入平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订购平台,利润模式根据业务佣金,后期平台粉丝也可以赚取广告费,想到这里不禁让一个人有点兴奋,给自己的智慧。
区域点餐平台: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如城市、学校等范围内,整合周边商家资源,提供在线点餐服务的第三方平台,巨头案例有,饿了么、淘点点、美团外卖。创业者或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或自建网站或者APP,实现类似平台点餐项目。
我对此类创业项目的态度就是坚决反对,究其原因主要以下三点。
第一你没有订单的话,你对商家没有约束力,商家随时会不和你按协议合作,置你与进退两难的境地,第二你有订单给到商家,但是商家糟糕的服务能力和不好的用户体验连累你平台躺着中枪,差评坏口碑全部你来承担,身心俱疲,第三你有订单还有自己的配送能力,能足够保证用户体验,但你入不敷出烧钱维持,血流而止,都没等到有人来投资接盘你就挂了。
三步,从没有订单到有订单再到有配送能力,实际上是三个阶段,你一心想着心中这个“虚妄”激动不已,立即开始建设网站,洽谈商家,上传菜单,等到一切就绪等待上线的那一刻订单如洪水般涌入,现实却是因为你的网站或者公众号或者APP没有宣传推广,没有人气,根本没有订单。这时,你会在第一阶段经历小挫折,没有订单。
没有用户那么就去推广宣传吧,各种做活动,各种免单,各种送红包,各种宣 ** ,各种各样的广告,你可以想到你一个接一个地尝试的方法,最后,在你花了很多钱和努力之后,你的用户取得了突破,慢慢地有订单,有订单通知商家生产和分销,你认为之前的投资可以从稳定的订单中弥补,当你期待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一个接一个的用户退款用户投诉反馈给你,商家因为送餐速度慢,当食物冷却时,或者因为商家本身在中午高峰时间不能处理自己的订单,延迟时间,导致一个糟糕的评论和负面的声誉,你为了保留客户,给他们免费的,向他们道歉,因为商人的错,你无辜地躺在枪上,身心疲惫,既没有恢复成本投资,也不断地贴钱,这是第二阶段,有订单也很麻烦。
你痛定思痛,终于明白没有自己平台的配送能力是无法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的,你要组建自己的配送队伍,这样用户一下单,你就直接派人去商家处取快餐快马加鞭给顾客送去,这样用户应该就会满意了吧,你购置电瓶车又招兵买马,打算大干一场,重整旗鼓,为了良好的用户体验,不惜血本,再次一博。
一方面又在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又自建配送,成本立马超出预算,每天一到饭点,东一单西一单,让你的配送人员疲于奔波,效率又提高不了,一个中午阶段4个送餐人员全部出动也只送了不到40份,又辛苦又不赚钱,天天在烧钱,终于在还没有等到胜利的那一刻你就悲惨的烧干了积蓄,失败告终。
那这明明是块大蛋糕呀,为什么我们小创业者就吃不到这块蛋糕呢,巨头们饿了么、淘点点、美团外卖却在纷纷开辟市场,入驻商家,忙得不亦乐乎?答案只有一个,这蛋糕就不是给我们 ** 丝绸准备好了,这是土豪劣绅的战场。我们只能成为炮灰,没有其他价值。
我见过这种模式纷纷死去的创业项目已不下百个,为什么这条路就行不通呢?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微信公众号的那句再小的个体都有品牌,为什么在这路上就不灵验了呢?就因为你一开始就做了一个“平台梦”,妄想搭建一个点餐平台从入口控制商家订单,提成收益,在你的平台上为你留下过路钱,不断丰厚你的腰包,我只能感叹,终将是梦一场。
那好,平台梦我们不做了,我们自己找厨师合作,我们自建品牌,自己做服务,自己做配送,实现微信的口号“ 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建立更直接的连接,做点餐平台是阻碍商家与顾客直接连接的一道坎,是坎就该被除掉,我们自己做商家,自己服务顾客。
这就进入了第二个虚妄:自建餐饮品牌,满足用户的全部需求,将顾客养懒,离不开自己。再一次为机智的自己点个赞。
向这种模式的成功前辈丽华快餐致敬,我们也开始招厨师,招配送,建立品牌,自产自销,这样快餐的成本能够很好的控制,每卖出一份都会有不错的利润空间,按餐饮的平均毛利50%计算,15元一份的快餐,毛利至少有7.5.想想就特别激动。每天能卖出100份,也就是营业额1500元,毛利750元。每天赚钱,发财指日可待。早日成为富人,嫁给白,踏上人生巅峰,有点激动。
为了早日实现这个梦想,我们不仅仅提供中式快餐,米饭只用最好的黑龙江五常大米,蔬菜只选用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肉类只采购完全正规检疫合格的肉类产品,听说网易的丁磊在养猪,以后都让他给我们直接供应猪肉。在大家都在讲究绿色健康的时候,我们这么健康优质的中式快餐推出去一定就被抢购一空,每天订单如洪,抢购一空,我们的品牌就跟小米一样,快速增值,疯投天天约我要投资,A轮投完投B轮,我们有钱,我们的店不够立即开分店,立即迅速扩张,成为中国快餐连锁巨头,尽快击败肯德基、麦当劳,冲出国去世界,什么真正的努力,老叔叔都不是问题。
一个中式快餐类目自然满足不了我们的顾客,顾客的需求是无限多的,我们为了良好的用户体验必须全力满足,想吃什么我们都生产,只要顾客能想到,什么盖浇饭、煲仔饭我们统统都有,想吃面食,拉面、挂面、意大利面一应俱全,想吃水饺,猪肉馅、韭菜馅样样齐全,我们的菜单铺开来有八仙桌那么大,能想到的吃的,我们统统都有,就为满足用户的需求嘛。
梦到这里我们严肃回来,这就是很多创业者一开始进入市场时候烦的一个“大而全”的毛病,担心品类少选择少,顾客就不会选择我们,对我们可有可无,所以为了让顾客对我们产生依赖,我们就要尽量多的去满足用户需求,想吃什么我们都有,逃不出我们的五指山,品类丰富,一应俱全。
但这样顾客就会对你死心塌地了吗?其实是你想要讨好所有人,事实上却得罪了所有人,想要大而全实则什么都没特色,对于顾客而言其实选择太多跟没的选择是一样的,想做全部的品类讨好顾客,其实顾客倒是不领情。
回过头再从后厨角度去考虑,菜单丰富,品类齐全就意味我们的备货每种都要准备一些,SKU这些准备好的原材料都是钱。餐饮要保证卫生,原材料要新鲜。如果你准备的库存没有卖出去,不是都浪费了吗?
那你说餐饮这块是原材料会坏,会浪费,那我增加一个品类,我卖零食可以吗?我中午就是卖快餐的,我下午就能卖零食,我晚上还能卖宵夜,什么进口零食,国产零食我都有,这些产品保持期比较久,不容易坏,顾客可以定快餐时候一起定,我们一起配送多方便。
古话有云:贪多嚼不烂,想做大而全满足用户所有需求想法是没错,但是你要考虑实际运营的难度,做大做加法容易,但需要跟我们的自身能力匹配,创业小伙伴一共就三个人,一个颠大勺,一个做配送,还有一个打下手做客服,就这样的团队人力如何去做8大类400多样的品种,这是不现实的。机会与能力不匹配就是虚妄。
餐饮O2O创业的第三个错误:我想颠覆一个传统产业,利用降级理论,利用互联网工具扫描这片荒地,占领高地,成为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兴品牌。赞美我的机智。
我们继续做减法,不再要求大而全了,我们聚焦到一个品类,我们做到品类即品牌,我们占领类目第一,向雕爷牛腩学习,招牌就是牛腩,我们向西少爷学习就卖肉夹馍,我们做好一个细分类目,做到类目第一。
黄太吉卖煎饼火了,雕爷牛腩卖牛腩火了,西少爷卖肉夹馍火了,伏牛堂卖米粉火了,呗家卤味卖卤味火了,阿姨奶茶卖血糯米奶茶火了,彻思叔叔卖起司蛋糕火了,绝味鸭脖卖鸭脖子火了,我们也去找一个还没火起来的品种,去包装去颠覆,创造一个全新的品牌让他火起来。
然后就跟一个机会主义者一样处处寻找能够被你颠覆的产品,你带着互联网行业的优越感去不断寻找机会,你想的只是要创造一个品牌能够与上面的前辈们齐名,你并不是真正出于对美食的热爱,你纯粹就是想借着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去做个搅局者,在这乱世中成为惊鸿一瞥,受人仰慕。
如果你是带着这种目的做从事餐饮创业,那就是“虚妄”,那只会让你急功近利,只会让你好高鹜远,只会让你人浮于事。你不是真正用心的在制作美食,你不是真正用心的感受烹饪的乐趣,你不是在感受美味带给你的幸福和满足感,你要的只是追名逐利,你要的只是一鸣惊人,你要的只是互联网思维案例的那顶帽子。
凡有以上三种“虚妄”的餐饮O2O我不劝企业家三思而行,不要当浪潮退去,才发现自己在裸泳,不要成为风口退去,从天而降的猪。
ps:最后一点破碎的想法,前天的案例分享和昨天的冷静思考,虽然已经发表在品尝网络上,但显然从沟通的角度来看,创业案例让媒体更愿意沟通,读者也喜欢看到这样一个小成本的成功案例,但对于昨晚的餐饮O2O虽然有实践经验的,虽然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表示同意,但从沟通的角度来看,没有案例受欢迎,可以看出,我们仍然对 ** 的创业,振奋的数字更有关注兴趣,而对于冷静的思考,深刻的反思却是叫好不叫座,这一热一冷的对比,让我越发坚定真正能让自己创业少走弯路实现成功的不是那些激动人心的成功案例而应该是更多的失败经验和冷静反思。 (品途专栏 作者 王铭卫)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申请免费使用